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【UberEats&Foodpanda】從「消費者」角度分析外送平台

 

「消費者」為什麼要用外送平台? 

美食外送服務在許多國家已流行許久,許多人早已習慣這種點餐模式,雖然台灣是移動通訊高度普及國家,美食外送卻在近幾年才開始流行。

當外送平台進入台灣市場的初期,各種強打優惠,形成在平台上點餐,讓外送員送餐到家裡,反而比親自到店內消費還便宜,懂得使用APP的年輕人不斷地介紹朋友使用,讓台灣掀起了一陣美食外送熱潮。

隨著疫情的爆發,許多人開始減少出門用餐,避免感染的風險,傳統餐飲業者生意大受影響,反觀有使用外送平台的業者,不但不因疫情而營收減少,反而因為使用外送平台的業者還不普及,業績不受疫情而有所減少,甚至營收有所增加。除了之前寫過的從數據看餐飲業消費的市場轉型,這篇將從「消費者」的角度來分析外送平台的優勢。

外送訂餐的「消費者需求」

消費行為,是指人選擇使用產品或服務,以「滿足需求」,「需求」是消費的根本動機。美食外送是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點餐,經由外送員到餐廳取餐後,送到消費者手上的行為。對消費著來說,就是有人幫他買飯。

試想,我們在那些時候會需要別人幫忙買飯呢?
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?工作忙了一整天,甚至忘了時間吃飯,只能請同事幫忙買便當,或者簡單吃了便利商店的飯糰果腹。回到家,實在沒體力煮飯,又擔心小孩餓肚子,所以在外面買了份晚餐。

認真想過以後,會發現有需求的人比我們原先想像的還要多。首先是行動不便者,包括身障人士、受傷的病人、行動不便的老人、尚未獨立的小孩、不適合到處走動的孕婦...等等,因為「身體因素」不方便或不適合出門的人。再來是在工作岡位不能離開的人,包括在顧店的老闆、員工、午休時間很短的上班族、需要待在病人旁的看護、行程滿檔的劇組人員、沒有交通工具的人...等等,因為「環境因素」而需要外送服務。

許多是「必須」請別人幫忙買飯的族群,透過美食外送,就不用擔心沒有人可以幫忙買飯了。



外送訂餐的「便利性」

世界盃足球賽開打,約了三五好友在家喝啤酒、看比賽,不知不覺得過了幾個小時,想要買點東西吃,卻又捨不德離開,擔心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畫面,於是大夥猜拳,決定由誰去買吃的。

生活中難免有不想出門買飯的時候,也許是不想錯過一場比賽,也許只是下雨不想出門。有些人把這類人稱為懶惰,有些人則認為他們懂得享受生活,不論如何,對於餐飲業者來說,這些人都是有消費能力及需求的「消費顧客」。餐廳可以把滿足這樣的消費需求,視為像是餐廳的桌邊服務、高檔裝潢一樣,只是提供客人所需的「顧客服務」,進而利用服務,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消費



消費者的「時間成本」

透過外送平台訂餐,需要額外負擔外送費,甚至許多餐廳因為成本考量,對於外送餐定價又比原價高一些。要花比較多的錢,才能買到一樣的餐,許多人認為這是極其不划算的行為,但這樣的論點,往往是忽略了重要的「時間成本」。

你的時間有多值錢?

假設今天點餐的人是一位上班族,午休時離開公司到附近的店家外帶回公司吃,從公司到餐廳需要5~10分鐘,排隊點餐5~10分鐘,再走回辦公室5~10分鐘,整個買餐的過程需要15~30分鐘。以台灣基本薪資來算,計時人員的最低薪資為每小時158元,等於是花費了39~79元的時間成本。

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,花30元的外送費,省下出門的時間,甚至可以幾名同事一起訂餐,分攤外送費用是很划算的一件事情。有研究發現,美食外送平台的重度使用者,平均收入為$52,353,不難發現台灣有強大消費力的人不少。面對外送市場逐漸變的競爭,店家應該思考如何取得這些消費者的訂單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